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深化融合 推动人才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6日 14:46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袁创 编辑:尚磊磊

西京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今年秋季学期以来,各学院围绕产教融合、学风建设、数智赋能、生涯导航等重点方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育人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科技与教育融合、人文氛围营造与数字技术应用,助力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引企入教实战打造学做一体新课堂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决策部署,学校将“引企入教”作为关键抓手,推动校企合作从“形式对接”走向“实质融合”,通过企业工程师进课堂、联合备课、共建课程等方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机械工程学院积极推动“引企入教”,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日常教学。学院邀请西安粤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翟泉林走进《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以“基于C语言的数据显示项目”为主线,为学生带来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实战教学。学生通过虚拟机环境搭建、嵌入式设备编程、显示项目开发等环节,将抽象理论落地为工程实践,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同期,学院还与企业在工程舫联合开展课程联合备课活动,共同设计“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案,打通从虚拟仿真到实体设备的完整教学闭环,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传媒学院则通过“访企拓岗”行动,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学院领导先后走访西安予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西安点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短视频内容策划、个人IP打造、数字化传播等方向,探讨“卓越班”建设、微专业共建等合作路径,为学生搭建优质实习就业平台,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这些实践正是学校实施市场拓展专项行动的具体体现。学校通过巩固校企合作主渠道、开拓新兴产业赛道,将就业工作深度融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中。目前,学校实习转就业转化率已稳步提升至60%以上,中航富士达、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头部企业专程发来感谢信,中兴公司为2026届毕业生追加招聘名额,标志着校企合作步入良性循环。

强化生涯引领,打造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

除了将企业资源“请进来”赋能教学,西京学院更致力于帮助学生“走出去”,为此构建了贯穿全程的生涯教育体系。学校坚持以生涯教育为主线,通过开展多样化生涯教育活动、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系统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商学院组织开展“成长领航”系列沙龙活动,邀请五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校外辅导员,围绕职业规划、表达能力、面试技巧、职场能力等主题开展专题分享。西安市雁塔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主任、陕西君睿培训学校校长刘波带领学生走进雁塔区社会组织培训孵化基地,开展产教融合研学;西安星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星以电商直播为场景,讲解表达与内容构建逻辑;达未(陕西)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栗聚焦毕业生面试技巧,精准补齐就业短板;陕西资之深餐饮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东明、中科京航科技产业(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功强则分别从职场能力补给与职业规划入手,帮助学生夯实职业根基。

外国语学院、医学院积极拓展校外辅导员资源。外国语学院聘任京师西安律所校友胡聃为校外辅导员,围绕外语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法律素养提升开展座谈;医学院则邀请海涛医疗科技集团运营总监杨翠翠开展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从护理行业发展新趋势、智慧护理技术应用场景、复合型护理人才核心素养等角度为学生指明职业发展方向。

计算机学院田怀谷老师在曲江新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系列活动中作了《忆阻技术多领域创新与产业化突破》的专题报告,深入分享了忆阻技术在非易失性存储器、类脑计算、人工智能硬件加速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产业化路径,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

这些举措是学校就业指导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员参与机制的具体实践。通过强化生涯教育,学校确保所有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化生涯教育。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学校省赛获奖总数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11名。202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央国企就业人数显著增长,彰显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

推进数智赋能,创新智慧就业服务模式

在为学生规划清晰职业路径的同时,西京学院也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与就业服务各环节。面对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趋势,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教学与就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成为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机械工程学院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举办数智赋能教学专项研讨活动,邀请超星集团培训总监陈兴英作《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报告,系统展示AI在教学设计、课件生成、学科融合等方面的应用。随后,该学院又举办项目化教学案例分享系列活动,围绕“数智赋能+项目教学”开展案例说课、教学沙龙与卓越课堂展示,推动虚拟仿真、AI批改、雨课堂等工具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电子信息学院则聚焦学科前沿,举办“探索人工智能的九大视野及智能世界2035解读”学术报告会,特邀程国建教授系统阐释AI从预测式到生成式的技术飞跃,揭示其在交通、金融、医疗等八大领域的融合前景,引导学生将AI转化为“科研伙伴与思维倍增器”。

在就业服务方面,学校建成智慧就业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通过数据可视化系统动态监测就业进展,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学校还打造了“AI简历诊断-模拟面试-岗位匹配”全流程数字化平台,简历通过率提升35%,人岗匹配精准度提高40%,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聚焦精准导航,构筑全面发展支持体系

无论是生涯教育还是数智赋能,其最终目标都指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西京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全面成长,通过精准帮扶和全过程核查确保就业工作实效,同时将培养质量提升与创新创业促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多元化发展支持体系。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生涯启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特邀校外辅导员、全球职业规划师张芳主讲。她结合制造业发展趋势,指出机械工程人才正从“技术专才”向“技术+管理”复合型转变,鼓励学生筑牢专业根基、培养跨学科能力。此前,土木工程学院组织2024级研究生开展企业实践分享会,高自强、张衡等同学分享水电站、水库试验等实习经历,杨永贵讲解实习答辩文件要点,为学生实习转化与学业规划提供清晰路径。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校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平台作用,落实创新创业促进计划,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从创意到孵化落地的全链条服务。商学院“润硒良禽——高品质富硒鸡标准化养殖引领者”项目进入国赛线下路演环节,展现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成效。

此外,学校注重法治教育与风险防范,体现全员协同的工作要求。校外辅导员马磊律师为大一新生开展“律师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法律风险与防范”讲座,结合电信诈骗、银行卡诈骗等典型案例,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育人之路,久久为功。西京学院通过产教融合、生涯引领、数智赋能、精准导航等举措,构建起全员参与、全过程服务、全方位支持的育人体系。在2026届就业工作中,学校将继续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走好高质量充分就业之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