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近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铸造一支政治可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协同育人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职工队伍,以优良的师德师风、纯正教风、浓厚学风、优化校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是学校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学校现阶段正处于持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的高速发展期,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学校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指明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全校教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师德正,师风正,则学风正。9月,西京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隆重召开。这是学校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教师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凝聚了思想共识、筑牢了工作基础、明确了实践方向。
在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展现出强烈的时代使命特征。办好一所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打造一支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教师队伍,是回答时代之问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在答卷过程中,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愈加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必须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师德师风严不严、正不正,直接关乎下一代的健康茁壮成长,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能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标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关注每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反之,师德师风有失的教师可能会阻碍学生健康成长。
必须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职工自身的发展。“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千年以前,史学家司马光就曾在《资治通鉴》中,论证了“德”之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拥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会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专业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他们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同事的认可和支持,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时代发展至今,对教师个体师德师风和队伍素质的期望标准愈来愈高,互联网社会,任何一位教师失德失范被曝光,很可能引发起大范围的关注讨论,产生不可估量的“次生灾害”,对于这个新现实、新形势,教师应珍惜“羽毛”,坚决守牢师德师风这个“第一标准”。
必须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到学校事业的兴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否重德、有德、守德关乎学校生存发展,也关涉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生长培育。一所师德师风良好的学校,教师们会齐心协力、积极进取,营造优良教学氛围和学术环境,吸引更多学生和教师加入,不断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相反,师德师风不佳的学校,教师之间可能矛盾频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长此以往,学校口碑“江河日下”,生源流失,师资力量逐渐削弱,学校发展将陷入困境,甚至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在具体实施中,要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内涵,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切实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强化思想引领,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铭记立德树人使命,把对党忠诚、报国为民、为人民谋福祉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首要准则。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信念坚定、方向明确,确保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办学和治校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目标。
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建立起行之有效、切实管用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既要从严管党治党,更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导向鲜明、奖惩分明的考核评价机制,用制度的力量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教职工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责任。
要弘扬新风正气,以过硬作风、优良师风保障学校行稳致远。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培养发展相结合,认真分析并研究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要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品牌。汲取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及学院的文化特色、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涵养师德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从而塑造特色、打造品牌,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