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三届数智赋能翻译与传播国际研讨会在西京学院召开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1日 20:08 信息来源:本站 外国语学院 陕西省翻译协会 作者:陈荣 李甜铠 编辑:尚磊磊

西京网讯:9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翻译协会指导,陕西省翻译协会与西京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数智赋能翻译与传播国际研讨会、第十二届“海伦・斯诺”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及“翻译中国・拥抱世界——译路中国行”红色文化翻译(西安专场)访谈直播活动在西京学院举行。

大会设置了主旨论坛和多个平行论坛,围绕机器翻译、人工智能与翻译、翻译地理学和区域国别翻译研究、翻译伦理、多语译写、汉学研究、知识翻译学研究、典籍阐释研究、文学与翻译互文研究等前沿话题展开交流研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共计300余人参加,共同探索新时代翻译事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玉堂,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甘肃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王谋清等出席大会。

西安工程大学教授、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胡伟华主持开幕式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玉堂线上致辞

邢玉堂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强调,翻译是国际传播与对外交往的关键一环,面对当前行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机遇期,翻译工作者应坚定信心,积极拥抱技术革新,发挥专业价值,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向善,构建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机制。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翻译行业需要不断提升数智化应用水平,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传播大局。

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代表西京学院致欢迎辞

王正斌在欢迎辞中介绍了西京学院办学育人的使命理念与三十余年来翻译学科的建设成果。他说,学校高度重视翻译与传播工作,申请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成立陕西文化翻译研究院,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文学外译项目。他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翻译协会、各省翻译协会及海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他希望通过与专家学者的深入互动,全校师生能够开阔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更多西京学子投身翻译事业,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和“摆渡人”。

甘肃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王谋清致辞

王谋清指出,数字时代为翻译与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能等技术极大提升了信息处理与文化传播效率,但翻译的准确性与文化内涵的传递仍面临挑战。他强调,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与文化理解力,应推动人机协同,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他还呼吁陕甘两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文化交流与翻译事业发展,并即兴赋诗表达对大会的祝愿。

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致辞

结合陕西省翻译协会的发展历程,胡宗锋指出,数智赋能不仅为翻译教育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手段,也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他呼吁产学研各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翻译学科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

主旨论坛期间,多位知名学者围绕“数智赋能与翻译传播”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独到见解。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政,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贺爱军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蓝红军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张必胜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汪宝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魏家海教授分别以“AI翻译形而下的‘不可使’与形而上的‘可不使’之辨”“翻译家学×人工智能”“《土门》胡宗锋译本与ChatGPT、DeepSeek译本对比——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考察”“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视域中的翻译地理学”“AI时代翻译的‘人学’之思”“明清西方数学术语汉译及其知识流转”“作为分析框架的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与传播模式”“传记文学异语书写中的写译释——以洪业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为例”为题作了报告。

研讨会设置的“数智赋能翻译与传播研究”“翻译地理学、区域国别研究”“翻译伦理、多语译写、汉学研究”“知识翻译学研究、典籍阐释研究、文学与翻译互文研究”四个主题式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研究者、师生围绕翻译史、技术伦理、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的细分领域展开专题研讨。各论坛发言与点评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展示了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跨学科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数智赋能下的翻译创新与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视角和有益启示。

9月21日上午,第十二届“海伦·斯诺”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典礼旨在表彰在本届大赛中表现突出的中外翻译人才,弘扬海伦·斯诺的学术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翻译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翻译协会秘书长、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敏娜主持

颁奖典礼上,多位来自国内外的翻译界与学术界代表先后致辞,对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典礼由高敏娜主持。

邢玉堂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间节点,举办此次大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愈发复杂严峻,翻译正是促进文明互鉴、增进国际理解、加强国际合作的关键力量。技术推动行业革新,但翻译的文化使命历久弥新。新时代的翻译工作者,应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在“硬联通”和“软联通”的中国行动下,为国际社会“心联通”打通最后一公里。中国翻译协会愿继续与行业各方携手努力,践行融通中外的使命担当,为推动文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翻译力量。

王谋清向获奖选手表示祝贺,他强调翻译是连接不同文明与文化的桥梁,希望翻译人才能够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王会长还呼吁翻译同仁们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

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梁锋致辞

梁锋指出,赛事弘扬斯诺夫妇的“架桥精神”,以翻译促进了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希望中外青年继续以语言为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陕西声音,为深化中外友好与合作贡献青春力量。

胡宗锋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作为文化传递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他鼓励广大外语学子保持对语言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努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优秀翻译人才,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此外,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孙华,美国南犹他大学海伦·福斯特·斯诺文化中心主任欧阳文也在线上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大赛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马庆林对本届大赛的赛题设计理念与思路进行了介绍。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西安翻译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李庆明则就赛事规模、参赛组别及选手表现等方面概述了本届大赛的整体参赛情况。

颁奖环节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王艺宣读了获奖名单,向在本届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参赛者表示祝贺。

“一等奖”由邢玉堂与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梁锋共同颁发

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全国为“二等奖”获奖者颁奖

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院长袁小陆为“三等奖”获奖者颁奖

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马庆林为“优秀奖”获奖者颁奖

陕西省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苏蕊为“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奖教师颁奖

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馆长胡伟华为“优秀组织单位奖”获奖单位颁奖

颁奖典礼后,“翻译中国・拥抱世界——译路中国行”红色文化翻译访谈直播(西安站)同步开启。

值得肯定的是,在本届研讨会中,线上参与者通过云端平台实时观看和互动,也积极分享观点和经验。此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模式,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也让学术思想在更广阔的空间内碰撞与传播,为数智赋能下的翻译创新与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启示,为我国翻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