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盛夏八月,捷报频传。我校师生在全国多项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从机器人、人工智能、计算机设计,到商科实践、嵌入式系统、测绘智能、化学实验等领域,展现了出色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我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也凸显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育人理念。
8月2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在合肥举行。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两支队伍参加“Aelos人形机器人挑战赛”,双双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此外,在Roban机器人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还斩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机器人学科竞赛之一,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吸引全国超1000所高校、46万余人次参与。大赛始终以创新为引领,首次提出国产化小型仿人机器人比赛项目、最早引入大尺寸人形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率先新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赛事,已被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


8月13至17日,第十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长春市举行。我校设计艺术学院柳阳、张紫阳、陈圣栎、崔盼盼、安增怡、李珊、姬玉环等同学组成的两支参赛队伍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其作品《地园奇遇》《舟衡》在“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动画”赛道中凭借突出的创意、精湛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三等奖。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国家级重要赛事,是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最高水平竞赛之一,具有广泛的参与度和极高的社会认可度。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国众多顶尖高校的700余件作品同台竞技,奖项含金量十足。
8月16日,第十七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颁奖典礼在沈阳举行。我校教师于本次大赛中成绩显著,获多项国家级奖项,且在颁奖典礼暨全国高校教师实践教学创新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据悉,本届大赛共接收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487家单位的2368项参赛作品,经评选,最终确定实践教学类获奖项目948项。我校获得34项奖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4项。同时获最佳院校组织奖。文小森教授、杜永红教授、王水娥副教授荣获微课教学一等奖;秦效宏教授、韩玉会副教授等荣获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一等奖;倪恒、徐萍等教师团队在专业建设整体实践教学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等项目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在颁奖典礼上,文小森教授以特邀嘉宾身份,作了题为《技术赋能·场景重构:商科实践教学中WEB开发与电商系统的融合创新》的专题报告。
8月13日,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全国总决赛于南京落幕。

在本次竞赛中,我校电子信息学院获得1项国家三等奖、1项西北赛区一等奖、3项西北赛区二等奖以及7项西北赛区三等奖。其中,刘梓元、李佳勇、邓龙的参赛作品《六足机器人》荣获国家三等奖。

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吸引了735所院校、11800支队伍,32388名学生踊跃参赛。该大赛旨在提升全国高校学生在嵌入式芯片及系统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领域的自主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培育具有创新思维、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同时活跃校园创新创业学术氛围,推进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共建。

8月12日至15日,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本次研讨会以“AI赋能土木工程教育”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行业专家以及全国160余位优秀青年教师,共同聚焦教育创新与教学实践。期间,举办了青年教师说课竞赛,经过分组初赛、现场决赛及专家评审等环节,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的《工程测量》和田呈林老师的《土木工程制图与CAD》两门课程说课荣获大赛三等奖。
8月2日,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获奖名单。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中,杨宇鑫在无人机航测赛道获得特等奖、李炬皓在机载激光雷达赛道获得一等奖、文卫东在无人机航测赛道获得二等奖、马博辉在数字测图赛道获得二等奖。
此前,在6月21日的2025年陕西省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中,我校参赛选手表现优异,智能建造专业杨宇鑫、李炬皓分别荣获无人机航测与机载激光雷达赛项特等奖,土木工程专业马博辉获数字测图赛项一等奖,此外还获二等奖8项,同时,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由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该赛事已纳入《2023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也是全国大学生展示测绘科技创新的最高级别赛事。据统计,共有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的70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赛事规模与影响力再创新高。

7月30至31日,第一届“泛雅杯”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举行,会计学院张淑雯团队建设的《审计学原理》课程,以新文科建设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我校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及匠心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荣获全国二等奖。作为国内首个聚焦“AI+教学”深度融合的全国性赛事,本次大赛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数百所高校的1619组参赛团队。大赛评审专家主要从理念与目标、内容与资源、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聚焦智慧教学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理念的融合。经过网络评审,遴选出53件优秀作品晋级复赛。

7月29日至31日,2025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在太原举行。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周孜炫、秦嘉潞和张宇航同学参加科普实验项目“会‘隐身’的防窥膜——可视角切换的PDLC复合百叶窗膜的制备与测试”,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以有趣实验形式向大众普及化学知识。复赛中,该团队凭专业知识、创新设计和现场展示获评委认可,荣获西北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电子信息学院赵佳轩、王伟强和冯宇嘉同学参加实验改进赛道,针对传统实验不足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优化实验方法与流程,荣获西北赛区二等奖。其改进方案提高了实验效率与准确性,为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作为国内化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是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的化学类A类赛事。此次西北赛区竞赛由太原理工大学承办,吸引了来自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众多高校参与。大赛共设置了新创实验、改进实验、科普实验和数智化实验四个赛道,全面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经过严格的专家函评,我校两支团队从众多优秀队伍脱颖而出,入围复赛。

7月25日至30日,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在宜宾举行。此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吸引了全国555所高校的1544名选手参赛。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301班的王文卓同学凭借扎实的操作技能、规范的实验流程以及对金相分析的精准把握,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国家级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在专业实践领域的过硬实力。比赛中,他沉稳自信,操作娴熟精准,从金属样品的精心磨制,到细致入微的抛光处理,再到腐蚀操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尽显专业素养。在对金相组织进行分析时,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精准把握关键要点,展现出了对金相分析的深刻理解和卓越能力。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涵盖金属样品磨制、抛光、腐蚀等实操能力,以及显微组织观察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是检验材料类及相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7月25日至28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大赛成绩揭晓,机械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在机械类赛道凭借出色表现,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4项,并获团体三等奖。
据悉,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由中国图学学会主办,被誉为图学界的奥运会。本次决赛设立机械、建筑、水利、道桥、电子等五个竞赛类别,共吸引了全国1001所高校,近12000名学子参与。

7月25日,教育部第十九届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初赛结果揭晓,我校电子信息学院的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离散行业自动化(逻辑算法)、自由探索、工业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制造通识方向四类赛项。赛场上,参赛队员们沉着冷静、团结协作、随机应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顺利完成了赛项内容。经过激烈角逐,我校队伍获得赛区(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本次大赛以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竞赛赛题,以真实的工业设备和工业环境作为赛场,以工业企业的工程标准作为考核评分指标,全面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