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影响因子23.5!我校又一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发布日期:2025-09-18 信息来源:科研处 材料与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站 作者:张晋瑞 编辑:尚磊磊

西京网讯:近日,我校材料与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双碳技术研究所在异质结光催化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双S型异质结光催化应用中的配位工程:研究进展、关键挑战和未来前景》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这份期刊不仅是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更是高达23.5,任海涛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西京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这是我校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西京学院为第一单位,迄今发表影响因子最高的SCI学术论文,此项工作有力提升了我校在光催化材料领域的国内外影响力。

光催化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靠太阳能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分解污水里的污染物、把二氧化碳变成燃料,甚至用阳光制清洁能源氢气。但长期以来,单个半导体光催化剂存在光吸收范围有限、光催化氧化还原能力不足以及光生载流子易复合等瓶颈问题。

为攻克这一难题,团队提出了用生物质衍生的碳量子点构建“异质结”的办法—把碳量子点和半导体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犹如对光催化剂进行“组队升级”。其中,S型异质结因其可实现光生载流子的空间分离并保持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而备受关注,但有时候不同材料之间“沟通不畅”,电荷传递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该关键问题,团队进一步提出用“双S型异质结”搭配“界面配位工程”的思路:相当于给催化剂团队搭建了“多通道高速路”,使电子传递更快速,从而赋予光催化剂更强的“战斗力”。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科研团队系统梳理了不同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双S型异质在改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传输动力学方面的优势,分析了“界面配位工程”在双S型异质结中的关键作用,并总结了这类材料在环境净化、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异质结光催化材料面临的关键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成果为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行业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导航图”。